易装修搜索
  建案例 传图片写文章 登陆  |  注册  |  帮助   
   ·北京——板泉之野民宿与营地        ·徐敏皓:诠释空间与生活的和谐共鸣        ·青少年户外运动发展大会设计建造分会        ·奥地利Gro?weikersdorf社区中心        ·乡村博物馆│奇峰村史馆——安徽        ·提高空间灵活性,激发市民自豪感        ·Mayora总部食堂,在花园中就餐        ·Aesop商店,简洁的宏伟        ·[最新]声学遇见美学大赛启动        ·[最新]工厂造零件现场拼房子    
孙亮的设计师家园-孙亮

     

目前状态: 不在线| 写信 |

  • 家园号:488677
  • 姓名:孙亮 [四川 ]
  • 设计师类型:室内设计师
  • 查看详细资料

我的文章

<<  10 October 2024  >>
SunMonTueWedThuFriSat
12345
6789101112
13141516171819
20212223242526
2728293031
收起/展开本栏目文章分类

专业的误区

类别:媒体关注   评论(0)   浏览 (220)   2011/11/15  [原创]

标签: 交流  

“专业”的误区

文:孙亮

不知从何时开始,“专业”这个词汇便经常出现在我的耳边,可能很多设计师和我也有相同的感受,客户会说:“我们需要专业的意见……”设计师会说:“以我专业的眼光来看……”。是的,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细分,很多职业都在向专业化的道路发展。这似乎没什么问题,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,每个人都在努力地专研自己所在的领域,以求更专业化的发展方向。但“专业”并不一定在所有的时候都是正确的;或者说,真正的专业,应该是能正确地区分什么时候需要“专业”。

在室内设计这个行业,大多数设计项目都需要设计师有丰富经验和深厚的美术功底,以此来保证项目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效果。这时,设计师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,往往就转变成了“专业”。但有时候,我们也常常因为“专业”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因素,致使项目最终留下遗憾。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设计师身上,也包括很多投资人、管理者都会出现这种问题。这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问题,因为我们经历过了很多类似的过程,时间一长,便习惯了站在某个固定角度或高度去思考问题,却忘记了有时需要我们从最简单、最基础的层面来看待事物。

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,大多数设计项目都属于“商业项目”,也就是说,我们所做的一切,最终都是为了某种商业目的而服务的。比如一个酒吧,最终是需要顾客来消费的;一个展厅,最终是需要给观赏者留下美好印象的。作为设计师,我们在创作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,实用性、美观度、舒适度、成本控制、传达的信息等等。我们习惯了把一个个标准拿出来考量方案,但这些标准够全面吗?这些标准又是什么呢?每个标准都有一个正确答案吗?当然不是。不同的项目,不同的人,就会有不同的标准和答案,重点就在这里。其实我们最需要了解的,应该是每个项目的定位和它的受众;我们要表达的,应该是项目本身的特质;最需要关心的,应该是最终受众的感受。所以,请不要随时都以过于“专业”的眼光来看问题。我们知道,一个有宽大尺寸的座位,能提高舒适度;与邻桌之间有较宽松的活动空间,能增强私密性;但这也可能给人带来距离感,也可能让人觉得不自在。又比如,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来体现美感和艺术性,但真正来看的人能接受吗?他能感受到你要传达的信息吗?这些都是问题。有人可能要说,设计本来就应该是领先与大众的眼光,是要引领潮流和时尚的。是的,我认同这个观点,但我想说的是,首先,我们得清楚地了解整个项目的目的;再者,就是“度”的把握。如果是一个纯粹的艺术行为,那我们可以天马行空,可以曲高和寡。但如果在以“商业”为目的的前提下,那我们还必须围绕它来进行思考。中国人一惯讲究“度”的把握,多一分或少一分,可能都会是截然不同的效果。

道理说来简单,但做起来却不易。当我们在经过周密地思考,精心地创作出作品后,发现我们往往忽略了最终受众的感受。在我从业的十几年中,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,直到现在,我也一直在努力研究解决方案。但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课题,而需要我们在每一次的创作时,都能放下姿态,以最平实的心态去思考问题,在每一个不同的项目中去体会不同受众的真切感受。所以,设计师朋友们,学会放下我们的“专业”吧,共同去创造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作品!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(发表于《室内公共空间》杂志2011年8月第4期)



您还未登陆请您先 登陆 后发表
验证码: 点击换一个!    
文章评论

此专栏暂时还没有人发表评论!

共页     首页  上一页   下一页  末页